今天继续昨天的《【白皮书】PCIe/CXL, NVMe, SSD, NAND, DDR5, 800GE测试技术和工具白皮书12.0章节分析(二)》第二部分,将第 8~17 章节做个归纳总结。需要下载的朋友可以直接参考本文底部的百度网盘链接。
第 8 章:SSD 批量测试 / RDT / 高低温测试方案
第 8 章主要介绍针对 SSD 在批量测试、老化 (Burn-In)、高低温以及快速温度冲击测试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与设备,同时也给出了如何在实验室或大规模生产环境中进行相关测试的思路和可选硬件。
PCIe Gen5 企业级 SSD 批量测试硬件
介绍了目前行业对 PCIe Gen5 企业级 SSD 进行批量测试所需的主要硬件平台,尤其适合 E3.S 和 U.2 规格。对于 M.2 形态,也可依托额外转接扩展来完成批量插拔或老化测试。
强调在批量测试场景下,需要兼顾测试硬件的可扩展性、兼容性以及对不同 SSD 规格(M.2、U.2、E3.S等)的统一支持。
PCIe Gen5 SSD 专用测试温箱
指出行业常用的几类温箱测试平台,包括:
Burn-In 测试平台(如 P41000、BI120A/BI-003 等型号),可进行长时间高/低温老化测试。
桌面测试平台(BI-003/P8100/T400等),适合小批量或研发测试环境。
对温箱的控制方式(基于 FPGA、或基于 x86 CPU + Switch)进行分类,分别介绍其优劣势和常见用途。
温箱专用的 PCIe Gen4/5 SSD 高低温测试背板
介绍了专为温箱环境设计的高低温背板,它们可在高达 85℃或更高温度的环境中稳定工作,并确保信号完整性。
ThermoJet 快速高低温气流温度冲击系统
该系统通过高速气流实现非常快速的温度变化,用于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应力,为排查 SSD 或其他板卡在极端温度变化下的可靠性问题提供可能。
Peltier 高低温测试模组
解释了如何借助 Peltier 半导体制冷/加热组件,为每块 SSD 或插卡单独提供小范围的高低温环境,实现精细化、分块式温控测试。
PCIe Gen4/5/6 SSD 测试托架和机架
协议分析仪托架 + 夹具:方便工程师在高低温或批量测试环境中仍能使用协议分析仪对SSD或插卡进行监测。
定制主板托架:专门为研发或实验室环境设计,便于快速插拔、便于探测信号走线和连接协议分析仪。
SSD 测试实验室机架:机架具备多层插槽、固定架以及通风系统,支持大量 SSD 同时做高低温或老化测试。
这一章的重点在于批量测试和环境应力测试所需的硬件环境和配套方法。对研发和大规模生产部门而言,如何提升 SSD 测试效率、如何在高低温环境下保证信号质量和稳定性,是核心关注点。
第 9 章:UFS 4.0、eMMC、I3C 协议测试和800G/1.6T 光模块测试
第 9 章关注移动/嵌入式存储和超高速光模块测试,包括 UFS 4.0、eMMC、I3C,以及 800G/1.6T 光模块的测试方案。
UFS 4.0 协议分析仪
说明了 UFS(Universal Flash Storage)在移动设备、消费类产品中的应用。
UFS 4.0 在速度、功耗、协议功能上有较大升级,协议分析仪必须支持更高速率、更高精度捕捉。
I3C/I2C 协议分析仪
I3C 是 I2C 的升级版本,用以满足更多传感器设备、低功耗设备的高速通信需求。
说明了常见的移动/嵌入式场景需要的协议分析仪和测试手段。
TestMetrix VTE7100/UFS 测试平台
着重介绍其通用系统资源、程序开发、协议分析器 (PA) 的集成,以及常见的测试用例覆盖范围。
强调其可提供器件限速测试、对 UFS 设备进行深入的协议一致性验证。
定制 eMMC & UFS 3.1/4.0 & LPDDR5 测试设备
提到基于一定平台(或 FPGA / x86)的模块化方案,可定制开发,支持电压调节、引脚关键测试点位保留等功能。
尤其适合手机厂商、移动芯片厂商在研发阶段对 eMMC/UFS/LPDDR5 进行电压拉偏和协议兼容性测试。
800G/1.6T 光模块测试
简要提及了新一代光通信速度达 800G 或 1.6T,介绍常见的测试要点,如插拔可靠性、信号眼图测量、误码率 (BER) 测试等,以及与 PCIe 生态协同的情况(例如服务器中高速互联)。
本章是一个协议层面的知识补充,集合了对 PCIe、NVMe、CXL、DDR、UFS、NAND 、HBM等协议的 Wiki 式条目,以及若干初始化过程分析和案例分享。
PCIe / NVMe / CXL / DDR / UFS / NAND 协议 Wiki 概述
列举了各协议的发展历史、版本迭代、基本工作原理、关键特性和应用场景(例如:PCIe 1.0 ~ 6.0、NVMe 基本框架、CXL 的三种子协议、DDR 数代标准变迁、UFS 3.0/4.0 对移动端的性能支撑、NAND 的 2D/3D/Charge Trap 发展等)。
对每种协议给出了在操作系统层支持情况、工具链、对带宽、可靠性需求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点。
PCIe / NVMe 初始化过程分析
对 PCIe 的链路初始化(Detect → Polling → Configuration → Recovery → L0)进行详细解释;对 NVMe 如何完成 Admin Queue、Controller Reset,以及主机启动后对 PCIe device 的配置读写等进行梳理。
非常适合开发者或测试工程师理解主机在上电时对设备做了哪些初始化、发送了哪些枚举过程,以及如何分配资源。
“蛋蛋读NVMe” 与 “阿呆实战NVMe” 系列文章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从协议、初始化流程、队列管理、指令结构、命名空间等角度,深入剖析了 NVMe 在主机驱动层和设备端如何交互。
如果读者对 NVMe 驱动、协议栈或底层实现感兴趣,这些连载非常具有学习价值。
“蛋蛋读UFS” 系列文章
通过多篇短文形式,展示 UFS 在初始化过程、数据包 (UPIU) 格式、LU (逻辑单元) 分配、RPMB(Replay Protected Memory Block)以及数据安全、电源管理等方面的原理和细节。
PCIe 协议底层杂谈
包含了对 DLLP、TLP、ACK/NAK 机制、MSI-X 中断、SR-IOV、Hot-Plug 热插拔等方面的解析,结合实际抓包例子解释协议数据流、错误处理机制和资源分配。
尤其是 MSI-X、SR-IOV、热插拔等机制,是服务器或高性能存储必不可少的功能点;通过具体示例帮助读者了解 Linux AER 等错误报告框架是如何与硬件交互。
PCIE/NVMe SSD 各种接口简介
对 U.2 / U.3 / M.2 / EDSFF 等形态的差异、机械结构、带宽和使用场景做了系统化归纳。
也包括对 SATA 接口与 NVMe M.2 接口区别的简要说明。
CXL 协议基础
提及 CXL 协议在缓存一致性、内存扩展、设备类型划分 (Type 1/2/3) 方面的关键背景,分析了CXL 使用场景(诸如内存池化、加速卡、SmartNIC 等)。
回顾了 CXL 1.0 ~ 3.1 的版本迭代,以及自 2.0 开始支持交换结构 (Switch) 、池化共享等特性。
PCIe Retimer 基础
解释 Retimer 与 Redriver 的区别,用例场景及信号完整性设计考量,是在高代 PCIe 中常见的重要问题。Retimer 充当“两端完整协商+时钟恢复+重传机制”,而 Redriver 仅做简单模拟放大。
第 11 章:附录 B — SSD / 服务器 / 存储测试转接卡以及延长线等夹具速查手册
本章列举了各种测试转接卡、适配器、延长线、转接线缆以及背板等硬件夹具的规格与速查信息,方便工程师在搭建测试环境时“对号入座”。
PCIe Gen5 转接卡 / 适配卡
包含了 U.2、U.3、M.2、AIC、EDSFF,以及一些常见的 Other Adapters(非标准形态)。对每个转接卡可能的PCIe通道、供电接口、边带信号做了简要标注。
每个适配器都对应合适的转接线缆或背板插座,使用时需注意兼容性和速率要求。
PCIe Gen5 转接线 / 延长线
详细列出了 MCIO、EDSFF、U.2、SlimSAS、以及其他类型连接器的线缆特性:如线缆长度、对 PCIe 5.0 32GT/s 的损耗指标、屏蔽层等。
也包含带 CEM 插槽、弯折型、可插入中继器或 Retimer 之类的线缆方案。
PCIe Gen5 主机卡 / Switch Card / Retimer
提及了常见的 Broadcom / Microchip / Astera 等公司推出的 switch 或 retimer 解决方案,并给出相应产品型号和典型用例(如多通道 SSD 测试/服务器扩展)。
CXL Type3 Smart Memory Card
概述了智能型内存扩展卡在 CXL 协议下的系统框图和典型外形,便于工程师快速了解如何在 CXL 场景下进行内存池化或扩展测试。
第 12 章:附录C——Quarch 测试工具速查手册
本章汇总了 Quarch 公司的各类热插拔和物理层故障注入、可编程电源、功耗测量、切换设备等工具的速查信息,帮助读者快速从产品型录和功能特性中找到所需项目。
热插拔和物理层故障注入工具
概览 Quarch 在 Torridon 管理模块(负责多端口集中控制)、高/低速热插拔模块等方面的产品线,对各种 PCIe 5.0 接口 (U.2、M.2、E1.S/E3.S、AIC等) 提供热插拔+故障注入。
Cable Pull 模块用于自动插拔或故障注入到线缆层面,如 SAS/SATA、USB、以太网、光纤等。
电压拉偏功耗测量
Quarch 的 PPM(Programmable Power Module)可对电压进行主动调节、注入波动或跌落,用于测试 SSD 或板卡在电源不稳定时的表现。
PAM(Power Analysis Module)则是被动采集电压/电流/功耗等多项信号,可与 PPM 联动或单独使用,查看设备在各种工作负载下的功耗变化。
物理层切换设备
提供 SAS/SATA、USB、PCIe 等自动化切换设备,用于在复杂测试场景中,自动切换通道或远程管理多个设备测试通断。
Quarch Power Studio (QPS) 管理软件
提及其如何对 PPM/PAM/热插拔模块进行统一管理,支持自动脚本、日志记录、GUI 或 CLI 操作等,大幅提高测试自动化程度。
第 13 章:附录D——PCIe Gen4/5/6 测试工具定制开发
此章聚焦“定制开发”主题,说明若用户有特殊测试需求(例如多通道同步、特殊协议混合、定制夹具或背板),可以寻找专业团队或自行开发 FPGA/x86 平台以满足特定场景。章节简要介绍了定制化测试工具所需的技术储备和可能实现方式。
第 14 章:附录E——PCIe Gen4/5/6 互操作性和兼容性测试夹具
这里列出了一些专门用于互操作性 / 兼容性 / InterOp 测试的夹具,包括标准组织或业界常用的背板、转接、延长线等,以便在多厂商设备环境中验证 PCIe 各代产品之间能否正常协作(尤其是混合速率、混合链路宽度、跨供应商的场景)。
第 15 章:附录F——PCIe 5.0 协议诊断、分析、测试常用工具和经验分享及 CXL 技术研讨
此章汇总了针对 PCIe 5.0 的一些实战经验和常用工具介绍,同时包含 CXL 技术研讨会的 PPT 概要,及R&S 罗德与施瓦茨公司用矢量网络分析仪 (VNA) 测试 PCIe 5.0 延长线缆信号质量的案例。
PCIe 5.0 协议诊断 / 测试经验分享
针对高代 PCIe 速率下的信号完整性问题、Retimer 配置、调试流程、协议分析仪使用方法等,给出了实际生产和研发场景中的一些经验。
CXL 1.1/2.0/3.0 技术研讨会 PPT
概述 CXL 的最新进展、应用模式和生态合作伙伴;并讨论了其对服务器内存扩展、异构加速以及软件栈的影响。
R&S VNA 测试 PCIe 5.0 延长线缆
说明如何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插损、回损等 S 参数,来评估延长线缆对高频信号的影响。
第 16 章聚焦于如何在超薄设备或笔记本里,对发热量很大的 Gen5 SSD 进行散热管理。尤其是当传输速度提升到 10GB/s 以上时,M.2 SSD 功耗和热量将大增。
Ultra-thin Cooling
列举了 Mini 冷却器或固态散热模块将 MacBook Air 等超薄笔电变为高效散热设备的尝试,包括拆解、风道、风扇等要点。
OWC 方案:用 Mini 冷却器实现 32TB / 64TB 大容量 SSD 等超高发热量的极限散热。
各种超薄散热器拆解和实验室演示,包括内部风扇或固态散热技术的演化介绍。
对于设计 PC、服务器或移动端高速存储的工程师,这些散热方案可提供散热仿真、风道设计、材料选择等思路。
第 17 章:附录 H — AI 大模型训练 / 推理基础原理和硬件诊断、测试介绍
这是白皮书最后一章,专门探讨大模型(如 ChatGPT)在训练 / 推理时底层硬件、协议栈以及常见故障诊断分析的思路,包括 GPU、NPU、加速卡等硬件在高速互联下如何配合测试工具进行验证。
通俗易懂的 ChatGPT 训练和推理分层架构
解释了其软件栈(Framework、CUDA、GPU 内核等)与硬件层(GPU、网络、存储)的交互,以及在国产 GPU / 网卡场景中面临的兼容性问题。
AI 大模型对硬件性能要求及硬件研发常用诊断工具
提醒读者 GPU 互联(PCIe、NVLink 等)、大容量低延迟存储(NVMe SSD / SmartNIC / DDR5 / CXL Memory 等)是 AI 训练的关键。
介绍如何借助 SerialTek、SanBlaze、Quarch 等工具完成性能分析、协议故障注入、电压功耗监控,以及掉电测试。
SerialTek PCIe 协议分析仪在大模型训练 / 推理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分析
举例:链路降速、延迟突增、流控异常导致的 GPU / SSD 性能大幅波动,如何使用协议分析仪快速捕获并定位问题。
Quarch 进行异常插拔、故障注入和电压拉偏的典型场景
如在训练过程引入热插拔 / 突然掉电,或在推理阶段对 SSD 进行功耗限制观察系统反应等,验证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鲁棒性。
SanBlaze 工具如何测试 AI 训练和推理硬件功能 / 性能指标
结合前文的 RM5/RM6 测试系统及附带脚本对 NVMe SSD 做协议、功能、兼容性的大规模测试,在 AI 集群中同样适用。
GPU 进阶笔记
提供了对 GPU 服务器硬件拓扑与集群组网等深度资料,并列举一些华为昇腾 GPU / NVIDIA GH200 等高端 GPU 的发展脉络,为 AI 大模型训练在实际部署时提供参考。
总体结论与价值
覆盖面广:整份白皮书涵盖了当前最主流与前沿的高速接口与存储技术,包括 PCIe 5.0/6.0、CXL 3.0、NVMe、NAND、DDR5,以及 800GE 高速网络测试等,深度兼顾了协议原理与测试实践。
工具详尽:文档对于市面上常见的分析仪、故障注入设备、电源功耗测试仪、转接卡与延长线等做了系统梳理;工程师能够迅速对照选型、了解应用场景。
附录扩展:大量附录(A ~ H)详细介绍了协议原理、软件/硬件初始化过程、常见故障场景与“通俗易懂”实践文章,供读者从零开始到高阶应用。
AI 训练/推理的硬件诊断:末尾专门对 AI 大模型在实际运行中如何确保高速互联、大容量存储以及兼容性/稳定性做了技术总结,突显了本白皮书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价值。
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iAzLeLnk2cRhRs5eR61kA?pwd=2ica 提取码: 2ica
如果你有其他任何关于PCIe5&6.0, CXL, NVMe/NVMoF, NAND, DDR5/LPDDR5以及UFS测试方面的问题想咨询,请访问:www.saniffer.cn / www.saniffer.com 访问我们的相关测试工具和产品;或者添加Saniffer公众号留言,致电021-50807071 / 13127856862,sales@saniffer.com。